绘画的力量——在观念与信念之间
绘画已死,绘画活着
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从洞穴里的原始岩画开始,绘画就一直在不断的演变之中。
绘画既可作为了解历史、社会、文化的途径之一,同时也有它自己的发展脉络。
特别是到了现代艺术之后,更多的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存在:
塞尚曾说:我欠你的绘画真理,我将在画中告诉你。
阿利卡说:画画不是画我们看到的东西,而是使东西被看到。
图伊曼斯说:有些感觉只有绘画能表达。
……
在各地网红展、打卡展不断的情况下,作为新绎美术馆的开馆展之一,“绘画的力量:在观念和信念之间”无疑是一个颇具意义的呈现。没有多媒体、新媒体展的酷炫,也不是对古典绘画大师的一味膜拜,而是“从中西方艺术的比较视野出发,讨论绘画自现代主义以来的发展变化,以及在形式和图像上不断的自我革新”。
在传承与革新上,就像阿甘本借用克利绘画和丢勒版画中的天使形象谈到的那样,“历史天使不再能够理解的过去到艺术天使的面前重现了形状;但该形状是一种异化的图像,过去在这里只能通过否定真理才能发现其真理,而有关新事物的知识只能通过旧事物的非真理性才会变得可能。”
也就是说,“通过破坏过去的可传递性,审美以否定的方式使过去复活”,所以我们可以说过往不同阶段的绘画已死,当然也可以说绘画仍然活着,在今天,以及未来。
“绘画的力量”分三个单元,分别从媒介、感知、图像三个角度进入,通过包括伊门多夫、杜马斯、卡普尔、葛姆雷、张恩利、方力钧、王光乐、闫冰等在内的60余位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的作品,力图从绘画的角度重现架上艺术观念与信念的力量。
正如展览前言里提到,“绘画的力量”并不是一次对“绘画已死”这种古老观点的辩驳,因为绘画在不同时代都在以不同面貌“活着”,而且始终保持开放与自觉,在其自身的逻辑里保持着恒久弥新的力量。
——张宗希
参展艺术家:
埃特尔·阿德南【美】、安东尼·葛姆雷【英】、安尼施·卡普尔【英】、博纳德·弗瑞兹【法】、卜镝、陈文骥、陈英、丁乙、恩里科·巴赫【德】、方力钧、弗里德里希·埃因霍夫【德】、汉斯·哈同【法】、何多苓、贾蔼力、吉莲·艾尔斯【英】、江上越【日】、康海涛、克里斯多夫·勒·布伦【英】、冷广敏、李宝荀、李昌龙、李然、刘聪、刘讴睿、刘商英、刘韡、刘晓辉、马轲、马琳·杜马斯【南非】、玛莎·琼沃斯 【奥地利】、米里亚姆·卡恩【瑞士】、庞茂琨、切尼·汤普森【美】、邱瑞祥、尚扬、苏新平、孙一钿、谭平、谭天、瓦尔·肖基【埃及】、汪建伟、王光乐、王海洋、王焕青、王家增、王迈、王郁洋、吴思林、吴啸海、席洛·汉兹曼 【德】、徐累、亚历桑德罗·吉安尼【意】、闫冰、杨茂源、杨扬,尹朝阳、约尔格·伊门多夫【德】、约翰·麦克林 【英】、张恩利、张晓刚、张子飘、赵半狄、赵洋、周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