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内在空间



地   区:上海
策 展 人:顾耀峰
学术主持:
艺 术 家:秦岭
开幕时间:2023.10.28 15:00
展览日期:2023.10.28 - 2023.11.29
展览地址:上海市莫干山路50号3号楼106室
展览场馆:梵赫德艺术空间
联系方式:
  确实很难归类:秦岭的作品从实现手段上看是跟工艺紧密相关,从作品的形制样貌上看,又是不折不扣的当代雕塑概念;从作品呈现的效果来看,可以划入公共艺术的范畴,但从创作理念出发,它又是极富艺术家个体经验极具内观性。当然,艺术家的作品归类不是必须的,但是,做一下“归类”的事情有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作品本身。
  当以玻璃为主要材料创作时,秦岭已经走过了对“材料”琢磨、对“造型”研究的基础阶段,转而开始对“环境”和“光(光线、光彩、甚至光之暗部)”开始了思考和实操——这对于艺术家来说实际上是有点儿像“长途远征”那般具有一定冒险性,尤其是光,变化多端难以把握。在秦岭已完成的若干件公共艺术作品中(例如位于静安嘉里中心南北连廊的《与光同行》),我们不难发现他是将“光”作为重要元素融合进作品里的,换句话说,如果少了“光”,作品是不成立的。
  本次展览重点推介的是凝结于“材料”、“造型”、“观念”、“感受”、“审美”的秦岭压箱底功夫的作品。无论是他《默照》、还是《湖石》系列,都暗合了我个人喜欢的那种不安分地“以规矩的手段使用规矩的材料制作不规矩的作品”的创作方式。常规意义上玻璃的剔透、晶莹,在作品里不是必然的;常规意义上玻璃艺术的规整、像形,在秦岭作品里也不是定数。在他这些玻璃艺术作品中唯一具有的共性其实是“色调”(甚至都不能用“色彩”来概括),我们可以注意到,他作品里的颜色,大多是流动的、雾化的——虽然这跟材料语言有关但实际上更多是体现艺术家的选择。假如我们把一件作品的外廓看作是一个世界的边界,那么在它内部的种种变化,其实就指征着艺术家对于“内在空间”的理解、同时也是表达着希望把手上所掌控的这个“世界”变成什么样。毋庸讳言,玻璃艺术作品在烧制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变数和偶然性,有时候,这种偶然性恰是艺术家所梦寐以求又求之不得的效果。
  作为高校教师同时又是学科负责人,秦岭在讲述作品时会有比较强的思辨性和逻辑关联,这当然能极大地有助于他的教学。但相处久了,我们会察觉到秦岭在本质上是个感受型而非思辨性艺术家,他会对生活场景中的某个段落、或者所见所闻的片羽吉光在心里埋下种子,进而生发出表达。秦岭感兴趣的不是理念、不是论证过程,而是某种感受,或者是一个场景,甚而至于对某个点滴的感觉能牵记极长的时间。所以,即便他的作品整体上呈现出一种高冷的、冰莹的状态,但那只是为了更好地与人们保持一定的焦距,进而可以方便了解作品和艺术家的内在世界。用一句日常但准确的话归结就是:“保持距离,为了更好地看见。”
 
顾耀峰
责任编辑:丁娜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