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介入——新媒介交互艺术国际交流展



地   区:南京
策 展 人:王文文、刘铭扬
学术主持:
艺 术 家:陈东彦、邓启鹏、黄令东、李安琪、刘劲祎、潘进、Shakashaka Studio、汤却兮、吴子薇、朱志超
开幕时间:2021-6-12 下午 7:00
展览日期:2021.6.12 - 2021.8.8
展览地址:南京市秦淮区水西门大街2号锦创艺术空间
展览场馆:锦创艺术空间
联系方式:

 美与自由的协调

文 | 王文文
 
 
“在美与自由之间进行协调的一种力量”(《词语的肉身》)是朗西埃对艺术和美学“介入性”的一种理解。在他所提出来的“艺术的美学机制”里,艺术家的工作不再只是生产或者制造艺术品,而是在生活中对“艺术”进行分辨、揭示和打开。在这个机制里,艺术实现了审美歧见的协调和实践的民主,从而具备了政治性(“政治”的概念是指美学与现实实践关系的重新考量而不是政治题材),成为了真正的介入。以朗西埃的介入观点进行理解,艺术和美学不仅介入现实同时也成为一种现实力量在发挥作用,重塑了美学在当代政治舞台上的复杂功能以及建立起将政治与美学二者毗连的关系。
 
对于审美介入性的追求,简单概括就是对艺术自律的一种质疑。在整个19世纪到20世纪下半叶,艺术都处在一个媒介自律性的过程。直到20世纪后半叶,当战后资本主义高速发展产生的各种现象反噬了大家的正常生活,使整个社会处于一种虚假满足现象时,西方知识分子对启蒙理性进行了反思,在这种背景下,艺术将何为?继续坚守自律还是积极介入社会现实,成了重点思考的问题。
 
其实在审美介入概念流行之前,实践早已先行。20世纪初历史前卫主义艺术运动中,艺术家们就将行为表演搬到公众面前,使艺术作品成为大众参与的公共事件,从而达到与观众共同完成对社会的认识和批判。当然,今天的介入性艺术已经不仅要对现实进行揭示和批判,同时还兼具了在自由主义背景下促进对话、增进认同、重建共同体的社会功能,艺术创作也将从不同角度来参与现实构建。
 
就像此次展览中艺术家朱志超的影像作品《眼前的我》,运用镜面制造了真实和幻象的双重空间,以此象征着一个人的双面性。镜子里的幻象给真实的自己讲述“猫可以看到很多不同的东西,洞察肉体与灵魂,过去与未来,男人和女人,性及欲望”实际上是暗示了“真实”的自己刻意伪装和欺骗的一面,这部影像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个人对自我的质疑和掩饰,每个人都很难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尤其是社会角色与本我意识的冲突,最后作者借镜子里的人问了一个问题:“现在谁是镜子里的影子?”看似真实的存在却可能只是种假象。作品充分提示了分歧、揭示了关系,艺术被观众感知,从而启发思考。
 
另外一组艺术家吴子薇和黄令东的《拟态》作品则是一组模拟了浓缩版“物竞天择”生物演化规律的实时互动影像,在这件作品中真实环境、拟态环境和过程中人的行动以及行动后的结果相互影响,从而双方都不停发生变化。所以这件作品它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不是形式的,而是关系的;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在这个关系审美场域里艺术家与观众、艺术品与观众之间彼此互为关系,相互介入和建构。
 
此次的“双向介入——新媒介交互展”在多种媒介和技术辅助下实现了艺术内容的输出以及与观众的互动,但技术手段最终是为了让人忘掉技术而更好的感受作品自身所传达的信息,观者也可以通过在场的体验和反馈去填补艺术家为作品创作预留的空白,最终得以实现主客体观念的双向介入和相互构建。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