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



地   区:北京
策 展 人:皋翱
学术主持:
艺 术 家:皋翱
开幕时间:2019-4-10 下午 3:00
展览日期:2019.4.10 - 2019.4.21
展览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五四大街1号
展览场馆:中国美术馆
联系方式:

     中国艺术研究院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等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展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创作力量和在艺术实践领域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推出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系列展”。本展览为系列双个展,由“守望经典、抱朴含真、图像寓言、消解重构”四个部分组成,将分批分期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本次参展艺术家为皋翱和王赫赫,两人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并阐释了自己对艺术的探索和观点。其中,皋翱的展览主题是“他们”,青年艺术家皋翱,1986年生于上海。2002年在上海延安中学毕业后,即开始了北上央美的学业生涯。2002年,皋翱以全国专业成绩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2006年又以专业保送的资格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四工作室,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研究生学位。期间,一直师从王玉平教授。同年,即入职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院,专职艺术创作。长期浸润于央美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高格调的艺术环境和学术氛围中,使皋翱始终保留着对艺术纯粹而天真的热爱,以及对架上绘画的足够的静气和定力。

    《他们》是皋翱近年来的部分创作作品。“他们”是一个或一群在时间、空间或感情心理上与当下的社会和人们保持着较大距离感的物体;以“他们”作为本次画展的主题,旨在展示艺术家近年来的内在思想和画面上的观念表达,同时也展示了艺术家对学生时代以写生创作为创作乐趣的自我发问、执着探索与过渡;“他们”的色彩处理也突破了绘画客体的色彩原相,大多皆呈现为大块的浓的化不开的凝重而冷静的墨灰色、冷灰色。这些是艺术家内心深处对生活、生命、自我以及外部世界的一种深刻的二重认知以及有意无意的情绪揉杂。此次展出作品中的主旨似乎都是一些日常的、使人们皆身处其中又似乎视而不见的静物或场景。“他们”或已成为废墟,或已成为弃物,或已完全被人们所忽略,但艺术家的独特的眼光和艺术语言,使这些丧失生命的物体又重新涌动出新的历史语境和生命独语。
 
    隔墙上两幅大幅的剧场不难察觉到艺术家对于群体和个体的思考与挣扎,既与之对立,试想挣脱,而又身在其中。“他们”还具有超出自身并和“我们”心中的某些历史的情绪碰撞的功能。一旁的大幅油画“生命场”更是让观者体验到了一种纪念碑式的肃穆稳定的垂坠感,透过黑色的拳击沙包和远处归零的电子时钟就如暴风雨前片刻的沉寂或是交响乐轰鸣之前平缓的前奏。让人隐隐体验到了一种生命搏击的力量,而在平衡中暗藏的那份涌动暗示了生命周而复始的轻与重。
 
    再纵观现场他的所有作品,似乎听见了静物们在替代艺术家诉说那心中对生活,生命意识的感悟。看似理性而客观的客体正静静渗透出极为感性的主体。
 
     中国美协《美术》 杂志社主编尚辉在说到皋翱,在某种意义上,他的作品是在平淡之中、平易之中让你触摸某种精神的东西。表面看他是表现对象,但是他的所有对象实际上都是表现人的一种感受的。这种感受绝对不是表现性的让人家能够触摸得到。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端廷说:皋翱是我对他们这一代80后、90后艺术家独特的个性和有所期待的作品。他的作品更强化了我对他们这一代艺术家的认识。我从他的创作里看到了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倾向。第一种叫微现实主义,第二种叫做泛观念主义或者叫软观念主义。第三种叫做重回现实主义。第三种倾向是80后、90后艺术家相较于前一代艺术家有创造性的一种新的艺术现象,在我看来他们有艺术史的价值。   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王萌说:当我们走进皋翱,发现他这样的艺术家让我们看到具有敏锐的与之前不同的模式和状态。最后还是要回到“现场”的概念,在我眼前呈现了这样的场景,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们就像开车一样,正开着各自不同品牌和车型的座驾,在“行车现场”选择自己的道路路权,他们知道什么时候加速,什么时候减速,什么时候变道,今天的艺术就是一个“现场”的概念,正是因为艺术家们的存在和他们的创造力,构建了我们在今天的新期待。
 
    此次展览持续至4月21日。
 
责任编辑:杨晓艳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