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我们的时代"——孙侃个展



地   区:北京
策 展 人:姜永平
学术主持:
艺 术 家:孙侃
开幕时间:2018-11-10 下午 3:00
展览日期:2018.11.3 - 2018.11.17
展览地址:北京朝阳酒仙桥2号798艺术区
展览场馆:先声画廊
联系方式:


欢迎来到我们的时代
 
文/胡赳赳


 
“时代”以一种超乎想像的形式发生,它有着罕见的魔力,令预言难堪,宣告着征服的失效。


艺术家的时代,艺术家会考察“时代的艺术”,用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来左右自我的重心,校正自我的审美,以及用怎样的内心风景与外部日渐凋蔽的环境相戚戚。


艺术家必须迎来一场自我杀戳——他使用的语言,他遵守的伦理规范,他所习得的生活方式,他受社会管理者与人情世故的约束,他固执地坚持已有的观念当作信仰,将真的信仰当作傻子的约定,这一切,意味着艺术家如果不迎来自我解体,那他无法从对自我的专制中释放出来。


艺术的“祛魅”之力在于转换,面对一个“吊诡”的“时代”,荒诞而又漏洞百出的现实之境,内心无所依着的蜉蝣式人生,理想主义逐渐退场,一种“矫饰”之风或掩盖苍白的风格正在流行,艺术家们所遵从的守则一再失焦,偶像沦为小丑,智者抱垢于民间。正是在这样的语境下,艺术家寻找突围的方式,也是鲁迅先生一直感到“苦闷”的某个明喻:四周都是铁屋子;或者是诗人艾略特所看到的一副现代性奇异面貌,然而却命名为“荒原”。


孙侃所作出的这种尝试,令我感到稍许宽慰。他将一些“活动变人形”集结起来,展示他们的肢体、内心运动和周围环境的关系,这些稍稍变形的姿态既是某种日常仪式的写照,也是“肢体瑜珈”的伸展方式,显然这些人物所具有的命运是意图“破局”的,这必然和艺术家本人的意图是一致的。但是正如文字游戏所嘲讽的那样:你要破的局,破前和破和,也都是破的。


孙侃是蛰伏在宋庄的一名艺术家,和这里的许多艺术家一样,他既旁观着时代的历史,也参与时代的进程,讨论美学的技艺和原则,也为日常琐事而奔走焦虑。同时,他还是一名大学教师,他需要引导着年轻人的某些美学趣味,以及将自我的意识状态浇灌给他们。


如果能将“转换”的能力心得手应,那么一切都是轻易而愉快的。腐朽可以化为神奇,点石能够成金。艺术家就是那根金手指,画笔变更为有威权的魔杖。因此,人们常常将巫师和炼金士与诗人、艺术家相提并论,因为他们之间,在“绝地通天”的历史背景中,的确是“合一”的。只是这种神奇能力的示现,对于当今的艺术家而言,时有时无,小隐小现,并不是给你一个密方或手诀,就可以心领神会的。


因此,艺术的殉道之旅远远在路上,首先要葬送自己的大好前程,保持心心在兹、念念在兹的状态,使艺术始终是第一义。将其凌驾于一切欲念之上,凌驾于万有之上。


这比画什么、如何画的争论更有效。学习这个“寂然”和“明白”的第一义,那些争论依然是争论,但早已不是你考虑的“事物的核心”。


孙侃的另一个专业背景和东北、俄罗斯有关,他在这两块土地上研习的绘画之道。他具有典型的东北作风:直言快语,情急心热。满腔赤诚的表达,有时又有细腻的方式。这也表现在他运笔的节奏和把控上,明快、干脆,细节上也绝不忽视。令人可笑的是,他对自己是否画出了佳作毫无把握。然而这也是可喜的,艺术家的弊病往往是想得太多、干得太少;争论得太多,心平气和的时候太少;酒喝得太多,书看得太少。


如果不在各个维度上测试,突破口是不会自我涌现的。因此这需要大量作品的演习。这一点,对于想每一张都是精品的艺术家,其创作的量首先就是个问题。如果悠哉游哉,最终会荒废时日。


孙侃显然将这个问题处理得比较好,他用实干的方式转换了“量变”到“质变”的问题。尤其是他近来的作品,几乎都展示出迥然不同的面貌,感觉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在上升。而这,也是他有信心宣告“欢迎来到我们的时代”的原因。


时代是真实的废墟,而艺术,便是这些哥们儿的避难所。

责任编辑:编辑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