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意——邓新黎·谢懿双个展



地   区:长沙
策 展 人:边平山
学术主持:
艺 术 家:邓新黎、谢懿
开幕时间:2015.1.24 15:00
展览日期:2015.1.24 - 2015.3.9
展览地址: 长沙市开福区洪山路188号月湖公园内 月湖时当代艺术中心
展览场馆:月湖时当代艺术中心
联系方式:

展宣顾问:古湘
展览总监:苏云
协办单位:中国油画家协会、新西兰美术家协会、新西兰太平洋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湖南橙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月湖时画廊


出神入画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神崇拜的民族,人们对于神物、神兽、神仙、神人都寄予过荫佑祈望和崇敬畏惧,也演绎出太多的浪漫故事。这是人在苦难的生命过程中间,寻找精神托寄的结果。或许故事中确有些神迹闪现,而更多的是人的演义。邓新黎的作品脱胎于民间故事、书籍经典、鬼神绘画等,而新黎笔下千百年的神话人物,带给观者是惊鸿一瞥,同时也有一笑粲然。
    出身书香门第,使得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在邓新黎的骨子里深深根植,西方留学、动漫制作的学习与工作经历又让他受到现代工业文明与社会精神影响。《八十七神仙卷》里的仙子披着白铁皮的长裙,等着飒然风起;神马换上了真正铁蹄和蒸气机,日行又岂止千里;萌娃、高冷、呆鸡等流行词汇直接化成神人的造型。让观者新奇和忍俊不禁。
    邓新黎的“神”有他特有的“神”在里面。在里面的“神”就是我们所说的阳之精气。其冷峻中,有幽默与反叛,这种精神是含在里面的,不张扬,很安静。我看过邓新黎画画,有时他也上我家画,安安静静地,几个小时。
    我喜欢青年人这样的状态,完全沉寂于平面的绘画里,不困扰于绘画的意义,不纠结于风格和主义。绘画不能只是工艺技术的表现,绘有神出,绘画者的状态跃然于画面。邓新黎绘画虽有复杂的人物造型、细密的线条处理,精致的细节肌理,却不仅仅是服务于写实,而是围绕现代气质的精神所展开。我们看《八十七神仙卷里》的线描飘动着的“吴带当风”,也决对不是一种绘画技巧的示范,旨在表现人物的韵意。
    我也喜欢邓新黎的干净。他的干净在近作中越来越透彻,黑与白的“知”与“守”关系明确,这源自对东方文化的深深领悟。曾经有一幅几乎全黑的小画,从画中到画外都将这种禅意淋漓表现。所以说邓新黎的作品“出神”,不仅是因为其题材出于“神”,也是因为他的画作中确有神出。
 

尽在意

    初看谢懿,脑海里留下一匹马。我也画马,中国人常认为马承载着一种斗争精神,马的形象是健硕、坚毅、忠诚、洒脱、正直、善良……中国人把马的形象与精神赋予中华图腾——龙的身上,甚至认为马就是龙,有说“马有三分龙性”。《周礼·夏官·司马》则说“马八尺以上为龙。”往往是中国人这种固有的形象思维与惯性,在艺术创作上,特别是造型的创作上鲜有突围。
    不能说是谢懿的马造型成功,如果只是造型成功,整体作品则会略失格局。从绘画理论的角度看,谢懿的绘画处处存在着“不对”。造型与背景的冲突,马身体的奇特比例,常用的十字交叉构图等等。然而这些绘画中的“不对”,在谢懿的作品中,看起来都是“对的”。她的马是瘦马,很瘦,却没有瘦骨嶙峋的病态,瘦得很抒情、很淑女。马放置于东方韵味的背景之前,着色古意,冲突感全无,造型与构图都不拘谨,有如天成。与谢懿、邓新黎成为朋友,是因为在今天的环境中,她(他)们保持着内心的单纯与纯净,这是非常难得的。谢懿的作品也是这样的感觉,干净,画面没有太多犹豫,传达出安静与浪漫的气韵。
    中国的太极拳法有“用意不用力”,造型与构图就好像绘画的“力”,谢懿将这种力弱化,全在意上出招。她的作品中,不仅是马,鹤也是,所有的造型都不是原来的形态,是舒展的、气定神闲的,就是她自己。谢懿的稚趣、古朴、娴静都融汇到笔意之中,笔触收敛,构成有自己特性的形,放置于而符合自己气质的背景中,纤秀、简约、古朴的山水,正是因为这种意相通,形就化于无形了。这又似太极中的:意不露形、气贯周身、法合自然。
    谢懿信手拈来,用自己的意,塑形造境,用意构建不平衡的透视和交叉点,来平衡异化了的主体,形成意为主导的平衡画面,同时还保持着简洁干净。
    读谢懿不可以只读到一匹马,在我脑海的马匹具像也渐隐去,留下生动气韵与超拔意想。只有从意造型、造图,才会:一切都是“对的”。

责任编辑:陈姣姣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