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展



地   区:北京
策 展 人:长风
学术主持:
艺 术 家:陈旭、陈学刚、黄颖、贾靖、杨文胜
开幕时间:2015.1.17
展览日期:2015.1.17 - 2015.3.1
展览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小堡村北街甲3号
展览场馆:怡达电器公司--怡盛空间
联系方式:010-69592598

数据

文/长风

    把这个展览命名为“数据”,颇费周折,先是根据所选艺术家的作品命名“混搭”、“乱像”、“乱码”,以及“数码”等,都不如“数据”贴切。今天我们怎么不愿面对,都已经陷入在一个巨大的数据时空里。这是一种可描述亦可视化的描述,可能那是一行一行繁琐的数据、图表,或无量的资料信息!这种感观与理解无不颠覆了人们对农耕与工业文明的单一想象,尤其有对现代构成主义的暧昧与疏离,直接进入到一种计算机时代的趣味。这是种全新的复杂的数据信息世界,人类在需求中被其设计,一味地接受其“现成品”的效应,在现实中又难于也不愿意深究它对于自己的改造。这类似于那些固执者所坚信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大而化之,谁还有热情去深究和探讨其理念所在,以及影响到当下人心呢?实用主义有的只是山寨和拷贝,艺术亦然!历史上,中华传统的文明一直停留在儒释道的叙事思维,孔子的“文以载道”和老庄的“言不尽意”,一个为事说事,一个虚幻渺茫!因因相袭下的传承与演化成为文明的空壳!缺失现代主义以科学人文为背景的颠覆性文艺史观。
    诚然,艺术并非科技对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而是借用时代视图来描述心理感知,旨在一目了然地通过文明的信息,揭示现实与个体意识冲撞而形成的理解力。眼下这些可视化之物既在于艺术家的理性设计,也有通过对细节的优雅展示,有效地产生出对数据时代的洞察和理解。
    我不确定这是一个新的概念,当我看到一帮这样的年轻艺术家同时在做这类艺术,就有为他们做展览的冲动。我最早在2007年看到杨文胜做的那些股票数字乱码,并没有什么感觉,甚至2011年后去贾靖的工作室看了他的数字化的图形也感觉茫然。直至2013年邀请陈学刚参加我策划的《生长记》,面对他的GIF微动画,以及他的手绘文本才进一步的认识到数据图像影响作用。2014年4月参加云南束河Coart艺术节无意碰见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在读的黄颖,她让我看她手机上的作品,感觉她的图式新颖而独特。2014年9份看到陈旭制作出一批乱码图形才完全打动了我。2014年10月,刘芯涛带我去贾靖的工作室,再次看到他的作品更加坚信我做这个展览的理由!
    本次5位参展的艺术家都是借用网络图片或自己日常所感兴趣的图形经过“数据”处理形成自我的艺术理念。这种理念使我想到60年代初国际上针对抽象表现主义而形成的波普艺术,其取材于商品广告和时尚的艺术形式,尤其与本次展览艺术家最接近的罗伊·利希滕斯坦,他以取材漫画、日用品、广告以及一些美术史名作的造型,转化成自己的技法与创作风格。70年代以印刷网点的“点式”画风更多运用在其他题材创作中。我注意到的这些中国艺术家对数据符号并未拘泥在图像条理或程序化状态,而自主地走向一种表现“乱码”的视觉。他们似乎有结合当下乱糟糟的现实和每天纷杂的诸多信息,重构了自己的艺术理念和作品形式。
    互联网时代,人类借助新数学智能计算技术的不断升级,实现着各种产业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各种信息扑面而来应接不暇的迷茫。陈旭运用了这种节点的平面方式,相互连接成为自我的网络板式!这得益于他早起从事平面设计,一直对平面性的语言更有直觉的敏感!他把大量筛选的图片经过符号学、图像、代码和文字处理形成无法辨识图层分解!他说“我长时间迷失在艺术史和文明史等等知识摄取的迷幻中,她们的光怪陆离让人不能自拔,更别提理性对待周边的事物和手头工作的开展”。“我们一直无限期的接近,却永远无法靠近……逐渐我们不再关注‘那里’,加快凌乱步伐同时心甘情愿的沉迷这个过程带来的快感之中……”。这些迷茫与快感恰恰是陈旭艺术一个精神节点!
    贾靖的图式也是来源于网络和纸媒,但灵活、机敏而多变,对于现实与梦幻的有机组合更是对当代语境的展现和探索!“我是用现成的来至网络和纸媒的图像做作品素材,但我不愿意直接把图像再现,我也不喜欢叙事性绘画的图像再现,而是直接利用这些图像直接进行二次创作,在这个过程中将我的绘画语言植入”(贾靖语)。在他的二次创作的图像中,看到的虽然是是片段的和零碎的混杂物,同时也有现实的烙印,那些文字不仅仅是图式补缺也有互文关系。
    杨文胜的“乱码”或“股票走势图”也是在现成的股票走势图上再制作。他说“人生就是一场股票走势图,有低也有落”。股票不仅是投资有风险,下注请谨慎,其实就是一场赌博!杨文胜抓住这种人的心理,制作出自己的股票示意图。那些错落有致的股票图如同山脉,他就依山而塑形,再在上面添加些乱码符合和不相关文字,让这些乱码的股票图无法解读。尽管这些图像虽然是偶然的甚至是随意拼贴上去,却有理性和规则地相互抵消与渗透,虽然它们与现实格格不入,但似乎又与这种魔幻的现实有种默契的体验。
    对于广州美术学院研究生在读的黄颖来说,她不拘泥于学院所学的东东,认为“一切的绘画语言都会成为表达的障碍,因此我选择用解析图的方式来呈现我对事物的认知。以人工的方式让一个物种带上另一个物种的某种符合人类需求的特质,这是一种暴力植入。而教育和媒介能实现人类自身的这种“转基因”。是谁在背后将我们变成了这样的载体?”(黄颖语)。他带着一种疑问去消解这种意义!她不再以绘画的叙事或无关语言抒情,而追求数字时代的视觉图像。这种图像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图文解说或者是产品说明书。但黄颖在这种实验中,借鉴科普图解、普高生物教材、生物机能、生理现象、转基因、病毒学以及信息爆炸等等,使他们杂糅在起来,制造出似是而非不可读性,荒诞不经,却消解了其全部的意义。毋庸置疑黄颖的作品背后,实现了其成为“造物主”的普遍内在诉求。
    陈学刚的早先一直从事动画创作与设计工作,他对GIF微动画有着独特认识,GIF由于简洁明了在互联网的传播迅速,而受到年轻人的喜爱。而陈学刚很快借鉴了这种形式,他把手绘动画与实拍影像结合起来形成自己艺术特点,并在网络上走红!去年我邀请他参加了《生长记》得展览,那时非常喜欢他那种对物质欲望感受,混搭、散乱的、蛹动的以及无可控的纠缠不清情节,没有终点,飘浮不定,荒诞而具有很强的讽刺意味!
    陈学刚的动画艺术是立足于中国荒诞的现实,他借助于网络符号化的图形和自己手绘形象进行杂糅再创作,他的《幻界》《幻灭之城》《蒙娜丽莎的尖叫》等都通过夸张变形、反复无常模拟一种虚拟的世界,无论是社会事件、政治反讽、后工业制造还是物质和人性欲望都一种强烈的批判意识和反思意味!
    今天是一个读图时代,更是一个计算机可视化时代,本次5位参展的艺术家都是借用网络图片或自己日常所感兴趣的图形经过“数据”处理形成自我的艺术理念。这些数据可视化的图形和影像构建了这个时代产物!

2015年元月

责任编辑:陈姣姣去阿特首页
我来说两句>>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