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影像艺术家实验电影(影像)作品展
 
地    区:北京
策 展 人:沈朝方
参 展 人:沈朝方,吴秋龑,卓凡,陈卓,黄可一,丁昕等
开幕时间:2009年10月10日14点、2009年11月2日14点
展览日期:2009年10月10日~2009年10月16日
展览地址: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吴文光草场地工作站
主办单位:中国当代艺术档案馆当代艺术年鉴、北大影协
联系电话:
邮    箱:
展览前言:

参展艺术家均为70,80一代年轻的媒体艺术家。包括:沈朝方,吴秋龑,卓凡,陈卓,黄可一,丁昕,卜桦,马秋莎,陈飞,炭叹,项国强,裴丽,王婷婷,盛夏,周颍,李隆,曾梦,刘启兵,韩斌,刘懿增,郭亮,周正汉,李凝,陈轴,陈伟,任林啸。

艺术机构:北京电影学院新媒体艺术实验室,中央美术学院多媒体实验室,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导演系优秀毕业生实验剧情短片,代表现阶段青年一代最高水准的剧情实验短片。

参展作品: 新媒体实验电影,录像,剧情实验短片
  
艺术顾问:王鸿海 刘旭光

学术主持:朱青生,翁剑青
 
学术委员: 
 朱青生(北京大学教授,艺术史学家)
 翁剑青(北京大学教授,美术理论家)
 陆蓉之(台湾著名国际策展人 教授)
 吴文光 ( 制作人 纪录片导演,艺术家)
 王明贤 (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副所长,著名评论家)
 凯伦·史密斯(英国著名评论家,策展人)
 王水泊 中央美术学院教师 策展人
 王泊乔 (中国数字艺术协会秘书长 中国国家博物馆顾问 策展人)

协同策展:滕宇宁(中国当代艺术年鉴 中国现代艺术档案编务总监)

展览主旨:

    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国力的不断强大,也反映出学术界的包容——这主要体现在对后现代理论的重视。当代艺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尤其是青年艺术家积极地加入这个行列。北京电影学院新媒体艺术专业2004年成立至今伴随着国际新媒体艺术事业的发展而壮大和发展起来,为新媒体艺术、互动艺术、影像装置艺术和实验电影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次展览也是北京电影学院自2005年以来第三次举办新媒体艺术大展。

     近百年来每一次科学技术的进步,都给世界艺术带来新的革命。上个世纪后半段开始,新媒体艺术为整个艺术界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变革。今天生态环境已成为人类重要的课题,当然人文的空间环境也决定着人类工作方向的问题。最能反映两者之间关系的,莫过于新媒体艺术以及前沿技术和理念,因为这是人类共同追求的目标。艺术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也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几个高等院校多媒体,或新媒体,实验电影等课程进入课堂  在接进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青年一代的媒体艺术家在踏入社会,并且掌握理论和实践及制作技术的第一代的青年艺术家也是年轻一代主要的艺术群体。今年的北大首届媒体艺术展,主要注重在工具理性盛行的当代社会,技术与观念并重,理论验证实践创作,并强调作品视听语言,这是本次新媒体艺术展的主要特征,使作品更与时代合拍和拥有更为广泛的接受群体。媒体是一种大众传播,如果当代艺术或是过于思辨,和晦涩,那人们可以看文字或直接看哲学因为文字永远比图像要更抽象。本次展览带有反文本和图解而是把作品的美学放在第一性。

     首届北京大学新媒体艺术展主要是出于四方面的考虑,一:理论支持,作为中国最高的人文类学府北大艺术学院的编导专业侧重理论研究,北大的中国当代艺术年鉴是艺术界最为重要的学术刊物之一报导此事件,艺术史学家朱青生教授,理论家翁剑青作为学术主持,二:北京电影学院的优秀毕业生短片,这些作品对当代社会人的生存现状,和心理困惑层层剥开。由于在电影学院的背景,这些作品的特点是把电影工业的技术与及视听效果带到实验短片与及当代艺术领域里。三:中央美术学院多媒体艺术实验室这个以培养当代艺术家的学俯,从多媒体毕业的最为优秀的师生作品。在这次展览的最后将在北京大学当代艺术档案馆作一个针对新媒体领域的学术研讨会。四:70,80年代出生的年轻一代最敏锐的媒体艺术家。

     创作分三个方面的特点,新媒体实验电影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对传统艺术来说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它进一步打破了传统艺术的“象牙塔”,使艺术更加的人性化、平民化,拉近了艺术与普通受众之间的距离。从艺术的本质上来说,又不乏哲理性的观点,并且使受众通过区别于观看传统艺术的形式,亲身体验,得到更多、更深刻的思考。

    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具有深远的意义,凭借其与生俱来的、区别于以往艺术形式的独特性,为人类建立起一种全新的艺术观念,进一步梳理了视觉文化与影像文化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对当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我们很幸运,历史将北京电影学院新媒体艺术专业推到了前面,在这样的契机下,北京电影学院新媒体艺术实验室与澳大利亚、美国、日本等新媒体艺术发展较早的国家进行了全方位的接触,多次举办交流活动,也曾在学院举办过很具影响力的“体验与知觉”新媒体艺术展,并与IDA共同策划举办了两届IDA国际数码艺术大奖澳大利亚哈里斯国家数码艺术奖新媒体艺术国际互动展,期间与世界新媒体艺术的老前辈和新媒体艺术实验电影的先驱彼得·格林那威进行了交流,为中国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要说两句 >>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 >>
相关新闻
暂无信息!
推荐画廊 >>  
阿特画廊
画中故事
三潴画廊
天画廊
思莱德画廊
Witte...
Infan...
玛吉画廊
程昕东国际...
现在画廊
季节画廊
想象画廊
别处空间
尤伦斯当代...
五五画廊
阿拉里奥画...
ART64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