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新闻

“独乐·众乐”公共艺术大讲坛第二十七讲举办

时间:2012.07.16 来源:中国美术学院

        6月13日下午,公共艺术学院公共艺术大讲坛推行以来的第二十七讲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2号楼小剧场展开。
  本次讲座荣幸地邀请到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沈语冰教授。沈先生本次演讲的重点是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叶,西方最重要的一个艺术运动——现代主义。
  沈教授认为,对于现代艺术史和艺术评论的研究,是我国的外国美术史教学当中的一个缺失,或者是不被重视的,他指出,我们所了解的近百年的美术运动,其中的理论、批评文献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但我们对详实的资料知之甚少。沈先生通过对早期现代主义到盛期现代主义的批评和理论以及后期现代主义代表人物的研究,并从他们的著作和理论分析展开讲解。
  沈教授首先以毕加索的研究为例,通过检索到的毕加索的文献数量在各个国家的差异比较及具体构成和通过一些好莱坞影星根据毕加索风格制作的照片与毕加索作品的对比,沈先生对公众对毕加索的误解做出了明确的解释,称其作品变化都是有规律的,或者是自我设定游戏规则,再进行变化。然后以《向塞尚致敬》为例,讲述了现代主义的理论如何诠释塞尚的作品。
  随后沈先生主要从四个要素扼要分析了研究一系列现代绘画造型研究的方法。
  第一个要素为结构,有两种,一种为平行的结构,如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容易产生均衡和庄严的效果;一种为对角线式,如丁托列托的《最后的晚餐》,给人以纵深感。
  第二个要素为笔触,即画笔在布上留下的痕迹。比较长,形成规律性运动的称为线条,书写线条的轨迹,称为书写。沈先生对黄宾虹的《山水》和塞尚的作品进行了对比。在强调笔触的表现力方面,在强调绘画的物质材料方面,可看到现代主义所作出的贡献,突出物质材料的本身,突出笔触本身的表现力,而不让这个材料代表其他东西。
  第三个要素为媒介,现在主义特别强调每一种艺术本身的媒介性,每种艺术都有自己本身的媒介性所决定的本质。因此绘画的过程是最后还原到绘画本质的过程。格林伯格和罗杰弗莱是提出这种解释的重要的两位人物。
  第四大要素为造型,造型涉及的问题,在还看得到的形象的作品一面,就是具像绘画;已经变形了,也会涉及到造型的问题,除非是纯抽象的作品,已经变成了设计。
  最后沈先生还讲到了鲁本斯、拉斐尔、提香和安格尔等艺术家的作画方式和技巧,并介绍了毕加索和现代主义最伟大的特征,即探索每个媒介的特征。
  同学们积极向沈先生提问并与他交流,沈先生也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而生动的解说。
  这场讲座带给我们对于知识的理解和阐释的思考,使听众在沈教授跨越古今的对比中体会到,沈教授对于形式主义、图像学和现代艺术的研究以及他在新的角度上论述研究艺术史的方法与视野,让现场的听众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知识的获得方法、思考的方法和知识解读和再构的方式。

责任编辑:刘倩去阿特首页
我来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网上评论仅代表个人意见。 查看全部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