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恒贵
1962 出生于中国安徽
1989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
1998 入读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
现居北京,职业艺术家
主要个展
2012 叶恒贵作品展,阿特画廊,北京
2008 重造,少励画廊,香港
2000 叶恒贵油画作品展,中央美术学院画廊,北京 
2000 中央美术学院同等学历研究生班作品展,并获中央美术学院王家廉油画奖
1998 叶贵恒油画作品展,北京世纪艺苑画廊,北京
1996 叶恒贵油画作品展,香港艺术中心
主要联展
2011 中国当代艺术七人展,阿联酋迪拜艺术中心  
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当代艺术展,北京饭店
2008 第二届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歌华美术馆,北京
2008 香港艺术漫步,少励画廊,香港
2006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中华世纪坛,北京   
2005 “简体”香港展,香港
2005 “阁” 当代艺术展览 宋庄艺术大本营,北京
2005 “翻手为云,俯手为雨”展,TS1艺术中心,北京
2003 犀锐艺术中心当代艺术展,北京
2003 “聚焦中国”—参加由西门子公司策划的中国扶贫基金会组织的的“母婴平安作品义卖行动” ,东方新天地广场,北京
2001 首届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中国军事博物馆,北京
2000 中央美院研究生班毕业展,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北京    
1997 世界艺术品博览会,新加坡
1996 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1995 现代中国油画展,东京美术馆,日本
1994 第二届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北京
 
视频访谈 更多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叶恒贵:平凡生活的诗性维度
· 绘画已死和不可替代:叶恒贵谈绘
· 启发平凡:叶恒贵的绘画
· 世界越变化,我們越抽象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世界越变化,我們越抽象>>

       统揽近期叶恒贵的油画作品,绘画功底之好一目了然。由于现在素材收集特别是图片素材的收集非常方便、快捷,在他的创作素材中,有巨大的工厂车间的场景,有泊靠的巨轮,有记者招待会的场景,有游行人群与警察冲突的现场,有失事飞机的残骸,有码头上繁忙的运输车队,还有30年代旧上海的街头车夫…… 中国的、外国的,现在的、过去的,题材非常广泛。
       这些作品都是黑白的,如果把它们依照创作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起来,很容易看到作品处理手法上的微妙变化。这些作品中较早完成的乍看很像实力派写实绘画,比如“失事飞机残骸”,大笔触的处理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既让观者感受到失事飞机残骸的巨大,较多横扫的笔触还让人仿佛看到依然存在的硝烟未尽;“巨大的工厂车间”、“泊靠的巨轮”,场面宏大、气势不凡,描绘手法大气、肯定、毫不犹豫,概括中不失细节的诠释。随后的作品如“警民冲突”依然写实的基础上处理得更加大胆、概括,使画面变得潇洒而富有某种瞬时的动感,大笔触的运用让飘舞的旗帜变得翻卷如熊熊烈火加强了画面中人群冲突的矛盾气氛。
      这个系列的后续作品中有关于30年代旧上海的街头车夫、海岸堤坝的修建场面和码头上繁忙的运输车队,这些作品中情形的共同之处都是炎炎烈日下,强烈的日照使得画面中景物有着明显的明暗反差。较前面作品处理手法更加抽象,视觉感受变得更加概括、简约,作品中虽然充满了局部描写,局部中却看不见应有的细节,概括为画面增添了很多几何形,构成感明显地被突出出来。
      很明显,叶恒贵的作品处在逐渐地由具象到抽象的变化过程中。
       这些作品题材都带有社会性,但因为范围太广,跨国际、跨时代,很难让观者从题材的选择上了解到艺术家本人针对社会、或对现实、或对绘画的态度。黑白处理,以及繁忙热烈的场面也许是它们仅有的共性,依次的、从具象到抽象处理手法的变化却让我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世纪初欧洲抽象绘画的产生过程。
      第一次大战爆发期间,现实的变化不断改变着世界的形象,强烈的不确定性使很多欧洲艺术家不再依赖客观世界,转而依据哲学或宗教神秘的教义,寻找精神的价值观,许多不同性质的艺术家都转向了抽象,以深受宗教传统精神影响并且非常博学的康丁斯基为代表。他曾说:“当宗教、科学与道德被撼动着,当外在的支源即将崩垮,那时人们的目光便自外在世界转向了自己。”两次大战,改变了很多事。他说:“我缺乏信仰……”“抽象使你远离现实,进入一个可以完全肯定的地方。抽象,是没有悲怆性的冷静浪漫主义风格,这个世界越糟糕,我们就越抽象。”为了逃避现实世界中太多具体的问题,艺术家们躲避在绘画中寻求庇护,分散注意力。他们的作品以绘画的纯粹元素,即色彩和点线面构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绘画从此结束了从前一直依靠客观现实世界中的事物为内容维持绘画存在的状况,使形与色得到的独立发展,产生了抽象绘画。
       和这些欧洲艺术家不同,叶恒贵面对的不是战争,而是骤变——社会的骤变、文化的骤变、艺术的骤变。中国当代艺术自上世纪80年代的实验到今天,在艺术重获表达自由之后,社会的骤变成为大家关注的主要矛盾,因此针对社会现实成了决定作品是否具有当代性特征的主要判断依据。针对艺术自身语言问题的创作只在某种新媒介被引进后,针对新媒介有一些相关的实验创作,但作为传统媒介的绘画针对语言的实验就较为少见了。叶恒贵前些年曾做过包括观念绘画在内很多的尝试和实验,社会变化、当代艺术多元样式和潮流纷至沓来虽然可以提供艺术创作很多的动机和可能性,但长时间处在不停变化的环境中也可以疲劳和麻痹人的神经,这使逃离现实回归纯粹,变成一种内在的需要。这种内在的需求改变了他对事物的观察方法和技巧,改变了他的注意力,于是渐渐地看山非山,他的目光探触到局部深处观察每个明暗、面线产生的新关系,在画布上寻找、摆布着形与色这些单纯元素之间的彼此关系,研究着新的矛盾带来的多重视点的问题。
      康定斯基说,“所有的艺术中,抽象画最难。它要求画家有良好的素描技巧,对构图、造型和色彩有超常敏感的把握。”叶恒贵这组作品从几近于写实的手法开始,逐渐跳脱观念上的惯性思维,以全新的观察,取景入画,在观察与取舍的过程中抽象与具象在画面并存。这是一个处在过程中的阶段,是从具象到抽象的变化阶段,也是视觉极限的探索阶段,追寻着被人们久久忽略和遗忘的东西。
       然而去繁从简,从来都不只是为了追求形式语汇上的极限。艺术必须体现时代精神,但要体现真正的时代精神,艺术必须享有绝对的自由。艺术家通过作品物化的是某种文化氛围中的渴望和需要,是这个时代人们在内心产生的渴望和一种随时代而生的精神需要,这同样是这个时代的现实。不仅是社会现实需要艺术家介入,内心和精神的状态和需要更需要艺术家的关注。
       以探索视觉形式为灵魂的抽象艺术,从它诞生至今的百年发展对整个现代艺术史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形与色独立导致的非主题性的纯粹视觉语言的独立,使现代艺术从记录工具的藩篱中抽身出来,创作观念的形而上独立倾向又最终催生了滥觞至今的观念艺术。由此可见,抽象艺术意味着一种学术精神、一种执着于艺术本质探求的态度。艺术家叶恒贵这些从具象到抽象的创作体现的同样是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学术精神和探求艺术本质的态度。

        唐昕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