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耀南

1951 生于湖北
1986 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
现居北京,职业画家

主要展览
2014 全国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北京宋庄上上美术馆
2013 第一届全国西部展
2005 第五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展,深圳美术馆
1998 全国群星奖
1998 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展
1987 第七届全国美展

 
视频访谈 更多
· “翰墨乡情”姜耀南水墨作品展
艺术手记 更多
相关评论 更多
· 姜耀南:行走“艺术江湖”
· 书写人生—人物画家姜耀南
· 姜耀南新作《农贸市场图》
艺术家服务热线 
阿特网邮箱:
artinfo@ccartd.com
《中国当代艺术文献》邮箱:
art@ccartd.com
《中国女性艺术》邮箱:
artist@ccartd.com
《中国她艺术》邮箱:
artstsudio@ccartd.com
脸书Facebook:shao qi
推特Twitter:@art63312666
油管YouTube:qi shao
照片墙Instagram:ccartd
微信:artccartd
电话: +8610 52336201
姜耀南:行走“艺术江湖”>>
    2013年1月初至2月末,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图书大厦、亚运村图书大厦轮番上演了一场主题为“活着”的姜耀南先生水墨人物画展。《村郊牧牛图》《苞谷地》《家园》《乡村小贩》等作品,以最朴实的画面和最动人的笔触活灵活现地展现出了鄂西一代的乡村生活景象。这些带有浓重乡土气息的作品在北京最繁华的地方一一展现,与繁华的都市背景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展览也正因此而吸引了诸多目光。

    这些作品是姜耀南在四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祭奠下来的最宝贵财富,同时也将其推向了艺术生涯的巅峰。

    然而,姜耀南的艺术之旅并非一路顺风。从他刚学画4年就出版影响一时的连环画,到在八五思潮中隐退“艺术江湖”,再到重回艺术之路……这种跌宕起伏的生活几乎成了姜耀南艺术生涯的一个独特的标记。

    敲响艺术之门

    姜耀南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艺术家。从小热爱文学的姜耀南,在考师专的时候,顺利地考入了中文专业。入学之后,姜耀南突然之间被那些从四面八方袭来的各种文化与艺术所吸引,其中最让他为之痴迷的就是油画。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一点美术功底没有的姜耀南竟然拿起画笔临摹起油画来,没想到的是,他画得还相当不错。正是这个举动,让艺术之门徐徐向他打开了。

    那年,姜耀南所在的宜昌师专破天荒地开设了美术专业,由吴章采做学术带头人。这第一届美术班仅招收了5个学生,其中4个人都有非常扎实的美术功底,唯一一个外行就是姜耀南,但姜耀南却成了他们的班长。

    经过两年的学习,姜耀南已经从一个不太会画画的人,变成了一个出类拔萃的美术生。不过曾经那个热爱文学的青年并没有变,那个曾梦想着在报刊上发表作品的梦想一直伴随着他。然而,在文革的十年里,文字却是危险的炸弹,一旦文章触及到了某一敏感话题,不仅自己的前途堪忧,甚至会连累家人。那段时间,姜耀南把精力都放在了画画和读书上。一天,姜耀南偶然在《解放军文艺》上看到了一篇题为《师长的女儿》的文章,他被这篇文章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这么精彩的文章,如果能用连环画表现出来该多好!”姜耀南突然间冒出了这样的想法,就这样,姜耀南开始了连环画的创作。

    因为有着扎实的文字功底,并且在绘画上又保持了较高的水平,所以姜耀南绘画并独自撰写脚本的这套连环画《山乡新社员》一投稿,就被选中了。那个年代对图书的出版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姜耀南说,当时整个湖北地区一年只出版五种书,每种书也几乎只有一本。因此姜耀南即将出版的这本《山乡新社员》随即成了当时的一条重要新闻。“为了这本连环画,湖北省委宣传部长王重农亲自到宜昌(当时姜耀南正留校任教)和我们商定出版的选题。定下选题之后,又找来了连环画高手查加伍与我合作,共同完成连环画的创作。”姜耀南说。

    1977年6月,《山乡新社员》问世了。这本影响一时的连环画不仅成了姜耀南迈进美术圈的敲门砖,也彻底地改善了他的生活。“那时候大学毕业生每月的工资只有52块钱,高层干部的工资也才150元。但这组连环画,却给我带来了700块钱的稿费。”姜耀南回忆,“简直让我成了‘暴发户’!”

    如今,那本当初定价只有0.09元的《山乡新社员》,已经升值到近500元,它不仅成了一个年代的回忆,也成了连环画收藏者所追捧的珍品。

    隐退“艺术江湖”

    如果说《山乡新社员》的出版迎来了姜耀南艺术的春天,那么之后陆续出版的《五二班日志》、《南昌起义》等多部连环画,就把姜耀南推向了他艺术生涯的第一个高峰,使其成为当地名噪一时的画家。

    彼时,持续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结束了,1977年,中国恢复了高考,这仿佛又给姜耀南敞开了一扇大门。当时已成家,并已有一个小女儿的姜耀南毅然决定放弃稳定的工作参加高考,并顺利地考到了湖北美术学院。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艺术在中国大为盛行,甚至一度成为主流。在读师专时,初出茅庐的姜耀南也顺潮涌动,对油画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他的美术学习也是从油画开始的。但经历了几年的沉淀,当姜耀南再次踏进校门,进入湖北美术学院之后,他却选择了国画专业。从西方现代艺术转入中国传统艺术,这种转变虽然并不是很难,但在时下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八五思潮的到来,突然让姜耀南有些迷失了。

    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大批的青年不满于当时美术的左倾路线,厌烦了苏联学院派艺术的老气,也厌烦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试图挣脱学苏、生硬、严谨的艺术追求,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寻找新的血液,从而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艺术新潮,这就是八五思潮。

    在八五思潮的影响下,艺术家开始大量借用西方现代艺术的观念与手法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八五思潮虽然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气象和新的文化景观,但却没有立足于本土文化,几乎成立一个“全盘西化”的运动。于是,像姜耀南这样立足于研习中国传统艺术的画家突然间变成了被人嘲笑的“守旧的”“土老冒”。

     其实,这段时期不仅是姜耀南的迷茫期,也是中国美术发展的迷茫期。“当时出现了许多人们看不懂的新潮的艺术。看见这些艺术现象,我有些迷茫了,感觉突然之间不知道什么是艺术了,也分辨不出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姜耀南说。这种打击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几乎是致命的。姜耀南也因此对艺术失去了信心,从而退出了“艺术江湖”,下海经商了。

     在之后的10年里,姜耀南的生活中不再有艺术。10年也许会彻底改变一个人,但它会彻底改变姜耀南吗?会让他的生活一直平淡下去吗?

    回归

    在姜耀南放弃艺术的10年时光里,他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做一个普通人,普通地工作和生活下去,但命运并不是这样安排的。

    经历了大起大落的姜耀南,在放弃美术之后的那看似平静的10年生活里,其实一直是生活在纠结之中的。他内心不停地做着斗争,这个斗争整整持续了10年之久,但最终还是分出了胜负,姜耀南不得不重拾画笔。

    “艺术就像个魔鬼。”姜耀南说,“一旦踏上了这条路,就注定没有归途。并且,也没有终点。这是件可怕的事。”

     这次回归,姜耀南把主要经历都放在了中国画的创作上。他仍然延续着过去写实的风格,但把主要题材锁定在了家乡鄂西一代的风土民情。在之后的几十年里,姜耀南的笔墨根植土地,将家乡的一草一木都真实呈现在了宣纸上。他追求生活的乡土味,他认为最美的人就是那在广袤的田野里劳作的乡里乡亲,最动人的画面就是那片净土上人民清澈的双眼……

     也许经历那10年的沉淀,姜耀南的创作无形之中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站得高,则望得远。姜耀南站在了这个新的高度上再审视自己的时候,发现还是缺了点什么。于是已经年过50的姜耀南放下身段,只身来到北京,以学生的身份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继续深造。

     三段学习经历,也代表着姜耀南艺术生涯中的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里,姜耀南的创作横贯中西,并且连环画与中国画都取得了成就。尤其在现在的艺术成熟期,姜耀南将他在学习西画时的艺术思想与画连环画时积累的写实和造型基础都用于现在的创作之中。使得他的作品在笔墨、结构和造型上的造诣都可圈可点,他甚至可以用中国画的材料和中国画的绘画技巧画出西画中光影效果。

     在题材的表现上,姜耀南也另辟蹊径,扎根在中国的文化基因里,创作出了大量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姜耀南的《守望》《咱爹咱妈咱儿子》打动了很多人,因为他抓住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这一敏感的社会现象,并以其特有的艺术表现手法加以彰显。在沉重的色调里,姜耀南用单色的画面传递出了悲伤和压抑的氛围,细腻的表情刻画和繁复的线条充满了内在的感染力,让人叹息。这样的艺术造诣,决不是简单的突破技术层面就可以达到的。

     这样的作品也许不是艺术市场最喜欢的,但却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喜欢的。每当姜耀南深入基层采风的时候,那些农民都围着他,恳求他能用最低的价钱为自己画一幅画。“其实最基层的人民是非常热爱艺术的,只是挂在殿堂中的高高在上的艺术品与他们的距离太远。不行走在他们身边,不为他们画画,就根本不会知道他们对于艺术的热情。”姜耀南说,“他们的这种热情让我很感动。”

     如今,姜耀南几乎不再参加大型美术展览,也几乎没有大的创作。他把大量的经历都放在乡土题材作品的创作上。已经年过六旬的姜耀南不再需要名与利,他最想过的生活就是沉浸在自己的绘画世界里,在休息的时候浇浇花,种种菜,在归回艺术的同时,回归生活。但这不代表姜耀南不再有更高的追求。

    “经历了几十年的创作,想再有突破就非常难了。不过我现在突然间意识到,真正好的东西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力气才能得到,而是要找到正确的路子。那个突破点其实就是一层窗户纸,难题是你如何找到它。”姜耀南的这番话颇具哲理。

     ------------------------------------------

     艺术家简介:

    姜耀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

    1951年生,湖北美术学院毕业。出版有《山乡新社员》《五二班日志》《南昌起义》《怎样画观音》《人物画指要》《三十三观音》等多部作品及专著。连环画《岐路亡羊》和中国画《荆山遗韵》分别入选第七、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集贸市场图》获全国群星奖,《故事》获中国西部大地情全国优秀奖,《老班子》获第六届全国工笔画展览优秀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子龙街的黄昏》入选第五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大展并被深圳美术馆收藏,《守望》《大堰牛》等获全国展览金奖。
 
 
本刊记者/张越
关于我们 | 广告报价 | 投稿热线 | 招聘信息 |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 010-52336201   邮箱 art@ccartd.com   QQ 729738158
京ICP证 13004709 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528号
Copyright 2008-2017  阿特传媒(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