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环下的聚合》

时间:2012.05.25   来源:阿特


 

文化开放和中国现当代艺术

----五环下的聚合.时代名门中国当代艺术展序

邓平祥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中国从闭关锁国的封闭状态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就是文化的开放。由于文化的开放导致了人们意识观念、思想、精神等一系列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变革社会和经济的同时也催生了中国的现当代艺术。

  以“85新潮”为发端,中国的现当代艺术在文化思潮的大背景发展迅猛,可以说是用短短不到二十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现当代艺术一百年的历史纪年。虽然期间也曾几起几落、几经波折,但是中国的现当代艺术却坚定地走过来了!今天进入新世纪的宋庄成为了政府大力支持和赞助的文化创意项目,798成为了北京政府支持的正在飞速发展的艺术新区。如果我们再将视野扩展到上海、广州等地,甚至很多内地省市都可以看到同样使人兴奋的文化景观。

  从知识和艺术史的角度说,发端于西方的现当代艺术运动(亦称“先锋”、“前卫”艺术),作为一个社会文化思潮包括了社会政治观点,哲学观点、美学观点,以及艺术主张,艺术方法各不相同甚至有时对立的流派和主义,它们共同的特征是反传统、反权威,有意违反约定俗成的创作原则和欣赏习惯,在艺术形式和风格上追求新奇甚至怪异,向一贯受到尊重的文化标准挑战,以质疑既定的法则和秩序,其方法和形式使习惯了传统文化定式的欣赏者感到惊异和困惑。

  从精神的角度说,现代主义艺术突出地表现了现实世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物、人与自我的异化,对立甚至错乱的关系。现代主义艺术的诸多精神特征和形式特征,反映出了现代主义艺术重形式创新、重自由创造和侧重艺术主体、表现的特点。尽管现代主义艺术一时很难为一般的观众所理解和接受,但现代主义艺术(包括当代艺术)的核心价值----自由和创新,以及文化批判性,却一直是现代艺术赖以存在,并发展壮大的内在根据。

  由于西方文化的开放性和社会的危机意识,使得在兴起之初被视为异端力量现代主义艺术最终被体制所容纳和接受,并且成为了文化更新和精神激励的象征力量和表征形式。

  至于西方后来出现的“后现代”文化思潮和艺术运动,从表面上看是对已经体制化了的现代主义的反拨。但在精神实质上它是与现代主义艺术的核心价值自由、创新、批判是一脉相承的。

  由于历史进程的原因,中国几乎是同时面对西方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因此从形态学上说,中国式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是兼容的、混合,是“当代人创作的后现代艺术”。

  近几年是中国现当代艺术风起云涌而又收获丰硕的时候,无论从人们对当代艺术的关注、评价,还是政府对现当代艺术的包容态度,以及一个个现当代艺术事件、出版物及媒体的反映和追逐,乃至现当代艺术在市场上所创造的一个个神话......,这一切都证明着现当代艺术正在成为中国艺术的多元格局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本次展览所邀请的66位中国现当代艺术家和他们所创造300幅作品,代表着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多种探索和追求,人们在展览中所看到的作品,可以说是中国现当代艺术的一个缩影、一个横断面。


总策划:邵琦、郭顺、陈正欣

参展艺术家:

曹小东、常太和、常兴国、陈  劼、陈  欣、程学军、崔  男、邓荣斌、邓无书、杜可西、段一鸣、凤  玲、高健耀、高孝午、郭其鹏、郭三皮、何  玲、胡军强、扈海风、姬  鹏、贾  穹、蒋  焕、焦  扬、李  暐、李永飞、李  云、梁长胜、廖  羽、刘  丽、刘路喜、刘庆和、刘若望、刘  洵、刘  彦、刘  毅、吕  鹏、马堡中、马  轲、茅小浪、庞永杰、庞  勇、沈敬东、石劲松、石  巍、苏新平、田太权、万  艺、王海涛、王利民、王  芃、魏  东、吴  翦、吴少英、吴晓云、徐  晖、袁  俐、袁文彬、曾  妮、张海涛、张啸天、张永生、赵利民、赵智寰、支少卿、朱加合、子  琪

责任编辑:阿特去阿特首页
    关注我们
分享到: 新浪微博 搜狐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网易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